top of page

住民故事-髮型設計師Tony

已更新:2020年3月10日



「希望帶給每個人最美麗、自信的樣子。」Tony說。

從11歲開始踏入美髮業的Tony,曾在世界各國學習髮型設計技藝,在香港擔任多年的髮型設計師,九七回歸後回到台灣,在台北東區的髮廊工作。


隨著年紀漸增,病痛在他身上留下痕跡,因痛風而變形的手指,關節上如雞蛋大的結石,和幾乎無法站直的脊背。自尊心強的Tony,就算不服輸也得服老,只能忍痛封刀,不再剪髮,也隨之失去經濟來源,過著一段沒有家的日子。

第一次在自立支援中心遇上Tony,頂上一搓金髮,穿著黑色吊嘎,很難想像他是一位年過半百,符合法定身分的老人。平時嚴肅寡言,但每每談起髮型設計就像變個人似的,話匣子關都關不上,散發著耀眼的光芒。深深折服於他的滿腔熱血與五十年的技藝,決定邀請他來參加社區活動,為有需要的民眾提供義剪服務。


許多民眾剪完後向他索取名片,問他平時在哪開店,以後都想請他幫忙剪;記者訪問完Tony,也請他為自己設計髮型。有次在小南門的活動,一位三十歲髮長及腰的女生前來剪髮,她即將要結婚了,這頭長髮已經留了好幾年,她說,今天特地來到這,希望Tony為她設計適合的造型。


Tony透過幾個問題瞭解她的需求、期待與生活習慣,依據她的髮質、臉型、五官等個人特質,和她討論合適的造型。

俐落的拿起剪刀,溫柔的除去多餘髮絲。

十幾二十個路人圍觀成一圈,專注的欣賞這場秀,其中有位路人同為香港來的髮型師,看的目不轉睛,直誇他的專業剪髮技術。


等待剪髮的人排成長長的隊伍,Tony細心的為每個人設計髮型,絲毫不馬虎,直到天都黑了,其他活動攤位收攤打包回去,留下我們和前來拆棚、收設備的廠商,還有最後一組客人。

在Tony的堅持下,我們決定做完這組客人。我和客人的友人分別站在兩側,將手高舉,以手機手電筒作為照明,克難的環境加上五十年精湛的手藝,三人合力完成最後一個客人,當看見客人臉上滿意的笑容時,Tony說:「值得了。」。

那一天,Tony整整站了八小時,完全沒有停下來休息,疲倦的笑容卻足以說明一切。


之後,我們開始討論在萬華社區成立一間小髮廊的想法,「店面和住處合一嗎?設在哪裡好?要幾坪大?上門的會是什麼樣的客人?…」 等完成志工招募,更多新血加入後,就來著手進行吧,我這麼想。


誰也沒預料到的是,還來不及等志工加入,他就離開了。

七月的溽暑,Tony在捷運站前的麵包店和朋友站在店門口聊天,忽然,心臟病發旋即倒臥在地。毫無預警的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。


逝世後,連絡到他的大哥出面處理後事,我們約在Tony離開的那家麵包店聊聊,我將Tony以前的相片沖洗出來交給他,照片裡他正在為社區民眾義剪,看來專業又自信十足,我想自尊心強的Tony應該也希望讓家人看到他散發著光芒的樣子吧。

「沒想到相隔十多年,再接到他的消息竟然是這樣的事阿。」大哥嘆了長長的一口氣。他回憶起家裡三兄弟從小的成長點滴,和我分享這些我沒有機會從Tony嘴裡聽到的家庭記憶。


聊了一小時後,我們準備離開麵包店前,大哥轉身和店員打聲招呼,告訴店員他下次再來。

走出店門後他說,「其實我偶爾會到萬華這一帶走走,因為知道這裡有很多老人家,想說說不定哪一天可以碰巧遇上Tony,這家麵包店也是我常常光顧的地方」兩人的人生,卻早在三十歲時,就越走越遠,如兩條平行線不曾交會。

大哥現在住在桃園,和他的妻子兒女一起生活,還剛當上阿公了。


兄弟們從未想過這一天,走上相異的路途,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際遇。


325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